本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上市公司气候数据披露标准草案》(下称《草案》)。《草案》指出,未来美股上市公司在提交招股书和发布年报等财务报告时,都需对外公布公司碳排放水平、潜在气候变化问题、公司商业模型和经济状况影响等。
这标志着气候变化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关键部分。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包括港交所在内的全球主要交易所都已出台了ESG(环境、社会、治理)强制信披指引,但沪、深交易所尚未做出类似安排。与SEC的做法相似,2021年11月港交所刊发企业管治以及ESG指引,称气候信息披露指引有助公司评估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风险。
MSCIESG业务全球负责人布莱恩德(RemyBriand)此前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内地交易所推出ESG指引是必要的,而且越快越好。就减排来说,当前处于初期阶段,仍存在脱节现象,央行等监管机构对碳中和非常积极,但不少企业和资管机构仍觉得有更多时间准备。同时,多位国际资管机构投资经理也对记者表示,部分中国企业的ESG信披不足,导致外资很难进行ESG评级,强化信披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金配置中国股市。
美国SEC提出气候信披标准草案
3月21日,SEC发布《草案》指出,未来美股上市公司在提交招股书和发布年报等财务报告时,都需对外公布公司碳排放水平、潜在气候变化问题对公司商业模型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管理层的治理流程与碳减排目标等信息。
同时,SEC还明确了上市公司气候数据披露的三大范畴,一是公司碳排放信息;二是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碳排放情况;三是其供货商和合作伙伴的碳排放数据。
按照《草案》规划,所有美股上市公司需在2026年前,实现前两项气候数据披露工作(除了一些小市值公司能获得豁免),大部分上市公司还需在2026年前实现第三项气候数据披露。其中,大型上市公司(市场普遍预期是标普500指数成份股)要在2024年与2025年完成上述气候数据披露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这无疑将大幅改善美股上市公司的环境治理与碳排放数据披露程度,为众多投资机构践行ESG投资提供更丰富完整统一的信息依据。但是,这项工作也将大幅增加美股上市公司的合规操作与信息披露成本,甚至会对其业务拓展构成新的不确定性。中概股公司同样面临这一合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气候变化以前一直是ESG概念的一个小议题,但从去年开始,无论是公司CEO还是投资机构,都将气候变化列为单独的议题,并对气候变化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对于港股上市企业,“气候变化的披露需要遵循港交所的ESG披露指引,还要遵循GRI(全球报告倡议)核心框架的披露指引。”洛阳钼业可持续发展执行委员会主任梁玮此前对记者表示。
专事ESG的GCInsights创始人此前对记者表示,一些在海外上市的国际中大型制造业企业,其总部在环境方面的减碳承诺必定会施加到全球的工厂及供应链中。除了企业自身可控的范围,还需对自身供应链发起问卷调查,要求位于国内供应链上的企业也能提供对应的碳排放信息,这对供应链系统复杂的制造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基于不同的区域,排放源和排放系数都不尽相同,达成统一披露标准颇有难度。并且由于大量的制造业公司处在供应链的上中游,其下游的上市公司也对其提出了披露环境信息及减排的要求。”上述人士透露,比如某汽车上市公司要求能源供应商在未来5年达到较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并且在原材料的使用上要达到至少1/4的回收材料。目前从投资人到上市公司再到供应链环环相扣的环境披露要求正在层层下沉,以至于部分企业在原有的环境安全生产的岗位基础上,又新增了可持续发展专项岗位,以应对大型上市公司对供应链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投资者越发关注气候变化
除了各国监管层、交易所,投资机构对于被投公司的气候变化指标的关注度都与日俱增。除了历来关注该问题的欧洲投资者,亚洲地区的意识也不断强化。
五年前在巴黎,各国同意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投资机构纷纷承诺为投资组合“减排”。但如果今后企业不能做出进一步的根本性改变,符合条件的投资标的将急剧缩水。即使是在乐观情况下,MSCI的模拟显示,在2020~2030年期间,符合2摄氏度升温路径的公司数量每年平均将减少5%左右。到2030年,符合条件的公司数量仅为原来的32%左右,相当于目前总市值的40%。如此大的转变,可能会逼迫一些公司大幅减少碳排放,以求继续获得资本支持。
2020年12月12日,即《巴黎协定》签订5周年之际,三十多家管理着逾9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机构承诺,将在2050年或更早前实现其投资组合中的净零碳排放,即“净零碳排放资产管理人倡议”。
荷兰大型资管公司荷宝(Robeco)连续第二年发布《年度气候调查》结果,调查涵盖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的300家全球大型机构及分销投资者,资管规模达23.7万亿美元。全球投资者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意识和承诺不断提高,从不同地区来看,欧洲依然在整合可持续策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亚太投资者则在加紧制定政策和脱碳目标。
荷宝方面对记者表示,有70%表示已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投资策略的中心或重要因素,高于2021年的57%。同期,欧洲投资者的这一比例从84%增至91%,北美则从74%降至63%;就脱碳道路上的阻力而言,缺乏数据仍然是所有地区面临的最大障碍(亚洲63%,欧洲63%,北美56%)。相比其他地区,亚洲投资者在内部专业知识(44%)以及能力和资源(41%)方面遭遇的阻力更大。
完善信披吸引外资加码A股
早在2021年2月5日,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该指引的主要修订条目中,证监会增加了有关公司的ESG信息(投资者关系管理)沟通内容;同年5月7日,在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最新年报格式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也有几处与ESG相关的重要修订内容。
不过,内地尚未正式推出ESG强制信披指引,也还未强调气候变化相关指标。布莱恩德对记者提及,交易所推出ESG指引越早越好。此外,最终能真正改善企业ESG评级的方式仍是企业积极改变其商业行为,这有时涉及改变商业模式,因此不少大型机构投资者也经常与企业沟通,试图鼓励被投企业转型。
今年2~3月,在北向资金大幅流出中国股市之际,亦有几位来自欧洲的大型资管机构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看到中国企业能够提升ESG信披程度,这有助于吸引欧洲资金。由于企业的ESG信披不足,很难进行ESG评级,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业绩表现优秀的企业无法被投资。”
多数管理人也表示,2021年11月4日中欧推出《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气候变化减缓》(CommonGroundTaxonomy)将有助于中国的绿色标准与国际接轨。